中国明氏历史文化研究中的几个重点地域
明承轲
中国明姓家庭人口总数大约一百万左右,遍布全国三十多个省。除了湖北,湖南,山东,江西几个省分布比较集中外,其他的省分布比较分散。这给明氏历史文化研究和资料搜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明氏人口所占全国人口比例相对较低人口较少。历经朝代更迭和人口迁徙,所能保留下来的家谱和历史资料寥寥无几,这就阻碍了明氏历史文化研究的进展和质量。从全国整体来看,明氏历史文化需要挖掘和突破的地方区域是山东省和四川省包括重庆市。
山东省明氏是有历史记载最悠久,历史文化最浓烈的一个省。根据山东临邑县地名志记载,临邑县前明村,后明村建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为平原郡。魏晋南北朝时期明氏是青齐士族之一,在当时地方和朝廷中有着很深的影响力。明氏自南渡江南之后开始分布全国居住。主要居住于:吴兴郡:乌程,迁徙时间约在南北朝末期(今浙江湖州地区,但考察没有明氏人口踪迹);江西:上犹,南康迁徙时间约在北宋时期;湖北:通羊(今通山),兴国(今阳新)迁徙时间约在后汉时期;湖南:靖州,怀化,迁徙时间约在南宋时期。明朝开国时期山东人口锐减,最著名的山西洪洞大槐树人口大迁徙移民于山东东南部地区,其中明氏移民中有山西明氏,四川明氏,河北明氏等。山西移民移居山东后又有辗转南迁苏北地区,以及安徽凤阳府淮河沿岸。清朝中期的闯关东又使山东百姓迁徙东北三省和燕京地区。移民迁徙为人民提供了广大的发展和生存空间,但是也给家族文化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些家谱和记忆中的沧桑在动荡和战乱中遗失,受文化的限制口口相传的家史从记忆中逐渐淡忘了。
家谱和家史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没有历史底蕴的国家和民族是无法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本着发扬中国历史优良传统和弘扬家族文化,我们必须在遗留下的历史中去追寻祖先的痕迹。从南京太平门外出土的《宋故员外散骑侍郎明昙?府君墓鋕铭》和山东陵县孟家庙出土的《明赉》《明湛》父子墓志,我们可以看出自西晋时期到南北朝时期明氏家族的发展状况,从中去发现和探索先祖的家族密码。山东作为明氏最早的居住地区,如能发现新的家族历史资料,就可以动一而牵百,甚至可以影响到全世界的明氏华人,为明氏理清脉络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四川作为一个天府之国,一直是老百姓眼中向往的幸福之地,但是元末明初战乱使四川人口锐减,总人口数只在60万左右,大量田地荒芜哀鸿遍野。明朝初期开始从人口比较多的湖广迁徙人口。在此之前的重庆大夏国皇帝明玉珍从家乡随州起兵至重庆建立大夏国,带领家乡子弟兵及家眷约三十来万入重庆。四川移民总数包括现在的重庆占当时人口的百分之七十。故有湖广添四川之说。四川明氏迁徙人口主要来自湖南靖州怀化,湖北阳新(古称兴国)孝感,麻城一带。湖南靖州明氏家谱载湖南靖州明氏先祖:明星原籍江苏淮安府青河县,因靖疆瑶人姚民敖作乱,奉征平战靖州,因喜人醇地腴遂落籍靖州。湖北阳新明氏家谱载湖北明氏先祖:明冕祖籍山东青州,汉隐帝时任工部侍郎,上欲杀忠臣杨邠上谏不听遂弃官居于通羊(今通山)日月池,其后裔繁盛子孙众多。湖广移民入川分陆路和水路两条线路,湖南移民入汉江逆嘉陵江而上。湖北自麻城为起始点陆路:中馆驿——西馆驿——岐亭(以上麻城市)——阳逻——黄陂(以上武汉市)——孝感——云梦——应城(以上孝感市)——京山——钟祥——荆门(以上荆门市)——当阳——宜昌——秭归(以上宜昌市)——巴东(鄂西土家族)——巫山——夔州(奉节)——云阳——万县(今万州)——梁山——大足(今重庆)——渠县——广安——岳池——蓬溪——射洪——瞳川——建宁——中江——汉州——新都——终点成都。共计3190里陆路。水路:中馆驿——西馆驿——岐亭(以上麻城市)——阳逻从阳逻逆江而上——武昌——嘉鱼——城陵矶——监利——石首——荆州——松滋——宜昌——秭归——巴东——巫山——夔州——云阳——万县——忠县——丰都——涪陵——长寿——终点重庆共计3445里水路。
居四川明氏又有迁徙云贵地区,而且繁衍人口比较多,因年代长久对家族历史知道甚少。四川明氏人口众多,身上隐藏了许多先祖遗留的密码,为我们研究明氏文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上述两省迁徙明姓涉及原籍人口占全国明姓的70%左右。特别是山东省不仅涉及到整个明姓,对研究早期明氏的生活和社会状况以及始祖渊源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